top of page

關鍵三十|2022年05月 台灣新冠疫情及相關議題報告

已更新:2022年6月7日

小兒科醫生 廖宜新 2022.06.01 本文報告,若有資料錯誤,歡迎指正更新。


ACT 30 行動三十使徒中心,本月邀請了「小兒科醫生 廖宜新醫生」來為我們談談,2022年5月為止的台灣新冠疫情現況。




報告大綱:

  1. 台灣現況

  2. 診斷:快篩,何時PCR

  3. 要施打第四劑疫苗嗎?

  4. 確診後建議

  5. 在居家隔離時,如何保護家人?

  6. 關於兒童疫情及腦炎

  7. Long COVID 新冠長期症候群

  8. 迎向未來


 

1.台灣現況


台灣自2022/01/01- 5/31共有 2,005,338位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,加上沒有通報的案例,其中,中重症共5,715例,死亡人數為 1,524例,初估目前死亡率約為「萬分之7.5」,此數據為大略參考,會受到兩個因素干擾:

  1. 分母:沒有通報或沒被診斷出的黑數

  2. 分子:死亡的產生通常會落後確診時間約1-2周



以三個月的尺標來看,台灣自2022年5月進入流行期


截至目前的

最高峰,出現在 5/14日的128,954例

次高峰,出現在 5/9日的128,935例


從曲線圖來看,目前進入高原期


 

2.何時要考慮做快篩來診斷是否得到新冠?


在下列情況下,建議可以做快篩來診斷

  1. 接觸到新冠確診者

  2. 有發燒

  3. 有呼吸道症狀:鼻水,咳嗽,喉嚨痛

  4. 有腸胃道症狀:嘔吐,腹瀉

  5. 全身痠痛,頭痛,明顯倦怠

  6. 嗅覺改變


如果沒有症狀,只是接觸到確診者?何時做快篩:


大型臨床數據顯示,鼻咽快篩的準確度只有70%左右,唾液快篩只有60%左右~


因此,接觸確診者後(定義為第0天),大約第2-3天做的話,比較容易偵測到快篩陽

第0-1天如果是快篩陰,極有可能是偽陰性。


建議仍需做好個人防護,以保護他人,如果家中有長輩或兒童,為了早期偵測,避免傳播給他們,建議可以在第1、3、7天各做一次,比較能早期偵測,最後,在第10天做最後確認,是最安全的作法。



何時做PCR?


如果症狀非常明顯(已經有發燒,呼吸道症狀,也有接觸史),快篩卻做出來是陰性

這時候,可以考慮去社區篩檢站或醫院的防疫門診採檢PCR。


因為有可能是已經得到,卻因病毒量還不夠大,或是,採檢方式錯誤而導致偽陰性。


 

3.要施打第四劑疫苗嗎?


目前,這方面的數據,並不多,如今全球已有 46.7 億人完整接種兩劑 COVID-19 疫苗,達世界總人口近 6 成。


部分國家如以色列和德國,已經開始向所有成年人提供第 4 劑疫苗接種,英國 4 月開始向 75 歲以上的高齡者提供第 4 劑疫苗,我國自5月16日起,提供65 歲長者、長照居民、免疫低下 3 類優先族群,提供第4劑疫苗。


以色列第 4 劑輝瑞 BNT 疫苗研究結果


在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(NEJM)的文獻顯示,以色列的研究團隊調查超過 125 萬 60 歲以上的人,證明第 4 劑輝瑞 BNT 疫苗接種,對 60 歲以上長者的感染、住院和死亡有保護作用。

  1. 與僅接受2 劑疫苗的人相比,接受第 4 劑疫苗的人對 COVID-19和其變異株Dealta 和 Omicron 的中和抗體效價高出 10 倍

  2. 接受 3 劑疫苗的人比較,重症的發生率低 3 倍以上


英國第 4 劑 mRNA 疫苗研究結果


《柳葉刀傳染病》(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)期刊研究顯示:在所有年齡層中,在前一劑後 8 個月給予第 4 劑 mRNA 疫苗,可以有效提高T細胞免疫反應,對重症具有更持久的保護力。


抗體免疫力IgG 峰值效價比第三劑高出 1.5 到 2.2 倍,可以提供更好的不得病保護力,這些變化,老年人的效益高於年輕人。


 

4.確診後的建議 (成人部分)


若快篩陽性後,請至各醫療院所的視訊門診或防疫門診,由醫師看診或視訊判定確診後,由醫師依照症狀開立藥物治療。


若病患為年長者,或具有特定的慢性病,或懷孕婦女等可以申請至醫院專責病房或加強型防疫旅館,接受較嚴密的生命跡象監測及醫療處置。


居家照護部分:

  1. 若毋須限水的病人,建議適當的補充水分

  2. 充足的營養與休息

  3. 定時監測體溫,呼吸,血氧濃度。

  4. 特別注意,有無轉成中重症的前驅變化


中症 【需至醫院就醫】

須辨識是否有中重症的前期症狀,若有,須緊急送至急診處置!


  • 在沒有發燒時卻呼吸急促(每分鐘>30下,可能是肺炎徵兆)

  • 在沒有發燒時卻持續心跳快 (每分鐘>100下,可能是心肌炎徵兆)  

  • 血氧下降(小於或等於94)

  • 嚴重脫水 (少尿、暈眩)

  • 劇烈頭痛 (可能是腦炎徵兆)


重症【需CALL救護車】

  • 呼吸困難、嘴唇發紫、皮膚冰冷,血壓低 (休克前兆)

  • 昏迷

  • 劇烈胸痛


若符合65歲以上,或下列條件,強烈建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,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(9成),降低進入中重度機會。





確診解隔後,三個月內是否不用施打新冠疫苗??

是的,所有人若自然感染後,除了免疫缺陷的人 ( AIDS⋯⋯),三個月內不用再施打新冠疫苗。


但根據研究,自然感染後的免疫保護力,其實,比施打新冠疫苗的保護力在廣度上是更弱的,意即,施打疫苗還是更有利的選擇。


 

5.在居家隔離時,如何保護家人?


  • 在家裡安排一個獨立通風的房間,空調要獨立,避免使用一對二冷氣

  • 請配戴口罩,且每天更換。(若需要近距離照顧確診家人,可以配戴N95口罩)

  • 確診者用餐盡量使用免洗餐具。

  • 確診者換洗的衣物及垃圾先用獨立的箱子及袋子放在房間。等解除隔離之後,再來處理。通常靜置三天後,在乾燥的環境下,大部分的病毒會自動死亡,衣物可以用1:100 漂白水泡15 分鐘,再清洗。


原本確診家人活動的空間及公用的衛浴廁所該如何清潔消毒:

  1. 可以先用1:50漂白水擦拭,因為漂白水的殺病毒能力比酒精強。

  2. 等一段時間後( 約15 分鐘),再用乾布擦拭。

  3. 最後,再用酒精噴灑。等自然風乾,就不用再擦乾。




 

6.關於兒童疫情及腦炎


美國兒童Omicron疫情,在高峰時期,整體住院人數,是Delta時期的5倍!


台灣爆發Omicron疫情以來,總計已有17.2萬名10歲以下兒童染疫(統計至5月26日),佔總確診人數10.7%。


截至5月30日,累計兒童重症人數有25名,其中14人併發腦炎,5人不幸過世,合計10名兒童因新冠死亡。


台灣新冠兒童腦炎發生率大約為萬分之1。


腦炎病程很快,如何在第一時間辨識出症狀?

「重症前驅症狀」:

  • 體溫大於41度

  • 意識不佳(疼痛刺激才會哭)

  • 持續昏睡、嗜睡時間長

  • 持續頭痛

  • 持續嘔吐(一直乾嘔、不吃也會吐)

  • 肌躍型抽搐(類似驚嚇時的反射)

  • 抽搐

  • 步態不穩

有上述症狀,不要猶豫,即刻call 119送急診



 

7.Long COVID 新冠長期症候群


美國CDC 24日發布最新研究指出,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患者產生Long COVID的報告是:

  1. 65歲以下成年人中,每5個人中就有1人經歷至少一種長期後遺症。

  2. 65歲以上的長者則是每4人中就會有1人出現至少一項長新冠症狀。

最常出現的後遺症是呼吸道問題和肌肉骨骼疼痛。

出現呼吸道以及肺栓塞等肺部問題的風險,是未感染者的兩倍


 

8.迎向未來


雖然新冠病毒一直再突變,但相較於2020年,已經有新冠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重症死亡率,12歲以上,有口服的抗病毒藥物可以大幅度降低進入中重症。


所以,不用過度擔憂,做好疫苗的接種,可以打第三劑,甚至第四劑的弟兄姊妹,建議盡量完成施打,5歲以上兒童盡量去施打疫苗,出門時,仍做好個人防護。減少非同住家人共同用餐。


確診時,注意危險症兆,需要時,立刻去急診就醫!


保持喜樂的心,小心防疫,是最好的預備,祝福讀者們都能夠保持健康的身心靈!










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ACT30_LOGO-02.png

Hi,
I'm ACT30

關鍵30。有最新的議題,我們所關注的事件、環境與現況,皆由職場專業人士為我們撰寫,值得一讀

Post Archive 

Tags

尚無標記。
bottom of page